2007年11月27日 星期二

傾聽!心靈的力量正在滋長

42-15743106

伯爵茶代同事資深出版人蕭錦綿貼此文

分享我所讀到的<滴水禪> 蕭錦綿 2007/ 10/16

我們的心是有彈性的

永遠能夠重建被破壞的

已經兩個月了,我每天在梅博士的<滴水禪簫聲>中醒來。

長久以來,試著探索身心的合一性,碰到靈性的那一堂課,始終沒有真正的下手處。有些個人體驗,只能跟親密的朋友分享,轉述給外人聽,總像是天方夜談。

直到參加琉璃光去年十一月超時空康復之旅的健康營,遇見梅博士,靈性那一堂課的下手處,才終於有了眉目。

我用「悸動」來說明那種心室被重新開啟的覺受,一種心靈力量滋長的喜悅。

這幾年,因為雷博士的用心發現和耕耘,在身心靈的田地上,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尤其是邱的熱情,更進一步把這份珍貴的收穫,感染給許許多多有緣有份的人。

因緣際會,我有幸參與了這一次的健康營。在上課中,當梅博士開始吹簫的時候, 我心裡同時升起一個願望,希望為他編一本書,中英對照,讓更多人可以不拘形式的體會生命的實相--透過梅博士的分享,不管在世界的哪一個角落,凡接觸到這本書的人,都可以跟自己跟家人跟朋友,相互提醒,隨時隨地點點滴滴灌溉自己的靈性,找到回家的路。

在我三十五年的編寫經驗裡,<滴水禪>是最誠懇的一本書。

一如它的書名,這本書並不是寫出來的--梅博士並沒有計劃要寫一本書,認真要在這個有限時空裡,寫一本「超時空」的書,真不知要花去多少年歲。

嚴格的說,這本書也不是編出來的--內容來自幾次課程和演講的匯輯,透過潘定凱的快手翻譯,謝美芳、邱麗惠從頭到尾的反覆討論,甚至李南的設計、張皓然的局部參與,都是它的成熟因緣之一。

最主要,<滴水禪>是真正來自虛空的呼喚,點點滴滴、水到渠成,「自然流露」出來的;可以說,在超時空的康復之旅中,因為一種共同的、相約而來的祈願, 共同參與的人,過程中各自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復三眛」,中英對照的<滴水禪>於焉展現,是一份來自一般時空之外的珍貴禮物。

image

每一天 我們都吃 都睡 有人運動 有人練習吐納

但我們花了多少時間去滋養我們的靈性

活在當下,我們每一天都在心裡說跟自己說上千萬遍,彷彿口頭禪。

但什麼是當下?如何活在當下?

進一步深究,我們發現自己一無所知,仔細分析所謂「當下」,方向更是一無所指--是現在嗎?是這一分這一秒嗎?是更不可算計的一剎那嗎?

找不到當下,如何活在當下?古往今來,有關時間的困惑,「當下」的難題,引起多少科學與哲學的思辯;馬修李卡德在<僧侶與哲學家>一書中提到:時間和變化有關。過去一剎那死了, 過去了,未來一剎那尚未誕生,而在當下的一剎那中,時間的進行方向更是無從察覺。

唐末永明壽禪師說:「相待一門,盡破諸法。」法界一切現象,相待而有,一旦現象缺席,時間也跟著退位,現象之外,時間不會單獨存在。

當我們不斷探索時間內涵的同時,我們無可避免的將碰觸到許多本質的問題--生命是什麼?身心靈如何作用?如何安住?如何康復?為什麼「凡身夢宅,病唯去惑」?如何去惑?當下和放下,為什麼那麼難?

梅博士以自己的經驗,簡單回答,所謂「活在當下」,就是善用小時間,隨時回歸自己的內心深處,點滴禪修,展現真我。他說:

大多數的靈修功課,其實都是要破除舊習氣

一旦我們破除這些習氣,真我就能自在展現

image

生命緣起,本來「由業生識,因識發根」,才開始這一期一會的生命。

但一個人出生之後,色、受、想、行、識,五蘊相續作用的結果,「因識發根」的力量一直在縮小,隨著時空流轉,成長後的多數人無不「顛倒夢想」,反過來變成「因根發識」--從既有的、看得見的來定義世界與生命,產生定見、習氣,「從識造業」,流轉不息,變成身心靈的種種障礙,這也就是每一個生命普遍都被困住的根本原因,彷彿生存在一個看不見的枷鎖、牢獄當中。

梅博士用自己深刻的生命歷程,教導一種簡單的儀軌,罩住每一個人「回家的方向」--回歸真我。

所謂超時空的康復之旅,梅博士示範了如何用『意識』來調整『根、塵』。他在全身四十多處骨折、身根的「殘破剝落」中,因為傑克老師的教導,重新把自己「拼圖」回來,如實展現了「消業淨識」、「淨識轉根」的自我康復過程,重新找回了原本的、「 因識發根」 的力量。

記得多年前,跟著好友俐莉,一起在紐西蘭科羅拉多半島森林裡練習禪坐,幾次夜半起來,不斷自我追問--如何「轉識成智」?

天亮了,還迫不及待的去請教玄智老法師。

一團疑球,跟著生命擺盪流轉,一十八年來,找不到轉變的缺口。

一直要到深刻體會<滴水禪>的教導,心中疑團,逐漸像轉弱的颱風眼一樣,團塊消散,如棉絮飛離、也像星雲流逝,「識可轉」,如宇宙中的消散結構,放下即轉,了無蹤影。

隔著一十八年的時空歲月,我回頭拍拍肩膀,告訴那個困坐疑團的自己:

是的,讀了<滴水禪>,確有心光照亮前程。

image

從前學數學 遇到自由落體

演算之餘 總覺得自由落體一點都不自由

不能改變方向 何來自由

過了四十歲,發現人的生命情境也像自由落體,只有不由自主的往下「落」,沒有自由可言。生命真正的自由自在,應該在一般的時空境界之外。

時下有許多找不到工作的年輕人,叫做「待業青年」;但舉目四望、時下更多的--難道不是找不到「回家之路」的「帶業中年」?

我們總是帶著比我們想像的更多更重的包袱,在生命的原野上,東奔西走,不知回頭。試想:我們有多少失望、多少憤怒?多少放棄、多少關閉?多少慾望、多少不滿足?多少恐懼、多少退縮?多少怪罪、多少批判?

<唯識論>裡的「根」「塵」「識」、<百法明門>裡色法、心法、心不相應行法、無為法、及心所有法的「煩惱」「隨煩惱」,我們都有份,無一倖免。

古今多少寺院,山門頭上多少「回頭是岸」的警語--但夢中人還在茫忙趕路,勇往直前。 經書上分明教人,「除垢去習莫自欺」--但如何除?如何去?

看到梅博士對生命供桌的譬喻和供養的真義,才知道「放下」原來是不斷去啟動一整個內省的過程,他說:

把生命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當成供品供給靈性的供桌

常自問,生命中的每一刻,我將什麼供在供桌上了?

image

簡單的儀軌,修正改變我們的習氣、定見,啟發我們的覺性、靈性以及隱藏著的本來的能力,藉著情境的點滴改變、放下,「傾聽寧靜、回歸真我」,累積久了,就可以進入更深層的定境,發起更深層的智慧。

開發個人本來具足的能力,所謂「轉識」,我們無能也不是去改變能量或能量場,我們所能轉的是「能量場中的信息」--這信息,只有深層的寧靜聽得到;這信息,傳達了我們的生命力,也是這個信息,啟動了我們自我康復的本能,同時可以喚醒自己或他人內在的生命力,用梅博士的語言,應該是「跟大海連結的能力」。

這本書更獨到的是中英對照--透過梅博士深入淺出的「白話」英文,對於在全球化衝擊下的兩代人,以及兩種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溝通深邃的心靈脈動,開始有了共同的語言。

image

這一年來,我們跟朋友的談話,常常從「問大海」開始,也幾乎都在「問大海」中結束,有一種最沒有牽掛的自在--像雷久南博士在序言裡所說的,梅博士所覺悟的智慧,「如果採用,可以協助每一個人找回真我」。

認識梅博士,才知道一個心靈真正自由、身心真正柔軟的人,生命力可以伸展的無限可能。他的經驗跟他所覺悟到的智慧,在<滴水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故事裡,自在流露。

面對身心分開演化的現代人,<滴水禪>是智者的叮嚀,也是現代人靈性的點滴灌溉詩篇。

2007年11月2日 星期五

假聲男高音 搖滾飆「卡門」

聽過克拉茲兄弟與艾迪森.柯迪洛合作的這張「當古典遇上美聲」的CD,一直對CD中那個忽男忽女的「假音男高音」(sopranist countertenor)艾迪森.柯迪洛(Edson Cordeiro)好奇至極。


KlazzBrother

根據BMG的網站上的介紹,目前世界男高音裡,能夠橫跨四個八度的柯迪洛,可說是音域最寬廣、演唱風格最多元的藝人。

艾迪森.柯迪洛出生於巴西聖保羅,自幼加入家鄉教堂的唱詩班,十九歲時演唱音樂劇《Hair》展開職業音樂生涯,後因演唱莫札特歌劇《魔笛》夜后的花腔詠嘆調一曲開始走紅巴西,1996年更贏得巴西Prêmio Sharp大獎的『最佳流行歌手』獎項。

943532-20460I8964

天吶,如果一個人的歌聲音域那麼廣,豈不很方便?最起碼唱卡拉OK的男女對唱,就可自個兒來,不假他求,或者輕鬆不費力,一氣呵成,不會扯著喉嚨,唱到臉紅氣喘脖子粗。

總算,在Youtube上找到柯迪洛在電吉他助威之下,搖滾飆「卡門」的影像,精彩萬分。

Klazz_Brothers__Edson_Cordeiro

2007年10月26日 星期五

百事可樂廣告——少林寺篇

最後才交代額頭上印記的由來,真是太妙了!

「入聯公投」若也來這招,人人額頭上就有一個呂秀蓮說的豬鼻子印記了,呵呵。

入聯公投logo

2007年10月25日 星期四

令人驚異的「黑眼睛」

這首馳名世界的歌謠「黑眼睛」,是一首來自俄羅斯的吉普賽浪漫曲。


150餘年來,各種戲劇和聲樂流派中最知名的歌手都曾演唱過它,這其中包括室內樂歌手、電影演員、歌星、歌劇歌手等。

《黑眼睛》最初是烏克蘭和俄羅斯作家葉普根尼‧格瑞比昂卡(1812-1848)的一首愛情體裁的吉普賽歌謠。大約在1884年被人譜上曲,據說是出自作曲家維爾特奈爾的一首圓舞曲。後來俄國著名的男低音歌唱家夏裏亞賓(1873-1938)的改編加工和演唱傳播使這支歌曲馳名全世界。 (以上資料參考自http://blog.e-omni.com.tw/modules/newbb/viewtopic.php?forum=12&topic_id=201

大絃嘈嘈如急雨,小絃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這位Andre Krengel老兄令人嘆為觀止的演奏技巧,如果琵琶行的作者白居易在世,不曉得會如何形容他的炫技呢!

2007年10月24日 星期三

小詩多寶槅002:無題四

image

作者:卞之琳

隔江泥銜到你梁上

隔院泉挑到你杯裡

海外的奢侈品舶來你胸前

我想要研究交通史

 

昨夜付一片輕喟

今朝收兩朵微笑

付一枝鏡花,收一輪水月

我為你記下流水賬

小詩多寶槅001:孤獨國



作者:余光中


孤獨是國,比台北市大,比台北市小

垂眉,盤坐,無視於許多鞋

許多鞋踩過我的國界,留下塵埃

我的鞋卻泊著,喏,就在足前

有一種野渡無人的姿態


註:這首詩是周夢蝶的寫照,周夢蝶生活之淡薄,在現代詩壇上一直為人所稱頌。余光中以周夢蝶的第一冊詩集「孤獨國」為詩題,有兩個含義:一、這首詩為周夢蝶而寫;二、說明周夢蝶的生活確實以孤獨為國界。詩人的精神境界自然大於生活的層面。現實是狹窄的,精神則是廣闊的,「孤獨國」的主題,有意強調精神生活的重要性。紛擾的塵世昇華以後,一切都歸趨寧靜。(摘自黃維樑編著《火浴的鳳凰》)

2007年10月23日 星期二

兩代之間對話的典範:《親愛的安德烈》

很難想像音樂家傅聰的父親,著名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如果有了e-mail這種「神兵利器」,《傅雷家書》會變成什麼樣子?

我手頭上的《傅雷家書》的版本,有傅雷的筆跡照片,在他一封封端秀的蠅頭小楷中,成就了這部足堪傳世的世紀奇書。

「第 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藉通 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章,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 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這是傅雷不殫其煩,一筆筆、一行行、一封封,寫信給遠在異邦深造音樂的傅聰的寫作目的。

那半世紀後,龍應台和安德烈的家書之間,寫作目的是什麼?(感謝電子信件和網際網路的發明,讓這個兩代溝通有效率得多。)

提筆滔滔雄辯,絕不退縮的龍應台,為什麼說這是一本讓她「最為難的一本書」?

3年前,全球文化評論者龍應台,面對18歲的兒子安德烈,覺得她完全不了解兒子的內心世界。她想重新認識這個18歲的人。一次又一次的越洋電話、一封又一封的電子郵件;336封家書,讓龍應台與安德烈,重新有了連結。

也許有人不喜歡我把這兩本書並列,可是我真很直接的聯想在一起,這兩本都是「世紀奇書」。


************************************

33封信 人生詰問

親愛的安德烈,

我今天去買了一個新手機。在櫃臺邊,售貨員小伙子問我「您在找什麼樣的手機」,你知道我的答覆嗎?

我說,「什麼複雜功能都不要,只要字大的。」

他想都不想,熟練地拿出一個三星牌的往台上一擱,說,「這個字最大!」

很顯然,提出「字大」要求的人,不少。

你的一組反問,真把我嚇到了。這些問題,都是一般人不會問的問題,怕冒犯了對方。我放了很久,不敢作答,但是要結集了,我不得不答。

反問一:你怎麼面對自己的「老」?我是說,做為一個有名的作家,漸漸接近六十歲──你不可能不想:人生的前面還有什麼?

我每兩三個禮拜就去看你的外婆,我的母親。八十四歲的她,一見到我就滿臉驚奇:「啊,你來了?你怎麼來了?」她很高興。我照例報告:「我是你的女兒,你是我的媽,我叫龍應台。」她更高興了,「真的?你是我的女兒,那太好了。」

陪她散步,帶她吃館子,給她買新衣新鞋,過街緊緊牽著她的手。可是,我去對面小店買份報紙再回到她身邊,她看見我時滿臉驚奇,「啊,你來了?你怎麼來了?」我照例報告,「我是你的女兒,你是我的媽,我叫龍應台。」她開心地笑。

她簡直就是我的「老人學」的power point示範演出,我對「老」這課題,因此有了啟蒙,觀察敏銳了。我無處不看見老人。

老作家,在餐桌上,把長長藥盒子打開,一列顏色繽紛的藥片。白的,讓他不暈眩跌倒。黃的,讓他不便秘。藍的,讓他關節不痛。紅的,保證他心情愉快不去想自殺。粉紅的,讓他睡覺……。

老英雄,九十歲了,在紀念會上演講,人們要知道他當年在叢林裡作戰的勇敢事蹟。他顫顫危危地站起來,拿著麥克風的手有點抖,他說,「老,有三個特徵,第一個特徵是健忘,第二個跟第三個──我忘了。」

他的幽默贏來哄堂大笑。然後他開始講一九四零年的事蹟,講著講者,十五分鐘的致詞變成二十五分鐘,後排的人開始溜走,三十五分鐘時,中排的人開始把椅子轉來轉去,坐立不安。

老英雄的臉上佈滿褐班,身上有多種裝備,不是年輕時的手槍、刺刀、竊聽器,而是假牙、老花眼鏡、助聽器,外加一個替換骨盆和柺杖。

老人,上樓上到一半,忘了自己是要上還是要下。

老人,不說話時,嘴裡也可能發出像咖啡機煮滾噴氣的聲音。

老人,不吃東西時,嘴巴也不由自主地蠕動,做吸食狀。

老人,不傷心時也流眼淚,可能眼屎多於眼淚。

老人,永遠餓了吃不下,累了睡不著,坐下去站不起來,站起來忘了去哪,不記得的都已不存在,存在的都已不記得。

老人,全身都疼痛。還好「皺紋」是不痛的,否則。。。

我怎麼面對自己之將老,安德烈?

我已經開始了,親愛的。我坐在電腦前寫字,突然想給自己泡杯茶,走到一半,看見昨天的報紙攤開在地板上,彎身撿報紙,拿到垃圾箱丟掉,回到電腦邊,繼續寫作,隱隱覺得,好像剛剛有件事。。。可是總想不起來。

於是你想用「智慧」來處理「老」。

「老」,其實就是 一個敗壞的過程,你如何用智慧去處理敗壞?安德烈,你問我的問題,是所有宗教家生死以赴的大問啊,我對這終極的問題不敢有任何答案。只是開始去思索個人的 敗壞處理技術問題,譬如昏迷時要不要急救,要不要氣切插管,譬如自身遺體的處置方式。這些處理,你大概都會在現場吧──要麻煩你了,親愛的安德烈。

反問二:你是個經常在鎂光燈下的人。死了以後,你會希望人們怎麼記得你呢?尤其是被下列人怎麼記得:1)你的讀者;2)你的國人;3)我。

怎麼被讀者記得?不在乎。

怎麼被國人記得?不在乎。

怎麼被你,和飛力普,記得?

安德烈,想像一場 冰雪中的登高跋涉,你和飛力普到了一個小木屋裡,屋裡突然升起熊熊柴火,照亮了整個室內,溫暖了你們的胸膛。第二天,你們天亮時繼續上路,充滿了勇氣和力 量。柴火其實已經滅了,你們帶著走、永不磨滅的,是心中的熱度和光,去面對前頭的冰霜路。誰需要記得柴火呢?柴火本身,又何嘗在乎你們怎麼記得它呢?

可是我知道你們會 記得,就如同我記得我逝去的父親。有一天,你也許走在倫敦或香港的大街上,人群熙來攘往的流動,也許是一陣孩子的笑聲飄來,也許是一株紫荊開滿了粉色的花 朵在風裡搖曳,你突然想起我來,腳步慢下來,又然後匆匆趕往你的會議。那時,我化入虛空已久。遺憾的是,不能像童話一樣,真的變成天上的星星,繼續俯瞰你 們的後來。

可是,果真所有有愛的人都變成了天上的星星繼續俯瞰──哇,恐怖啊。不是正因為有最終的滅絕,生命和愛,才如此珍貴,你說呢?

再這樣寫下去,就要被你列入「Kitsch十大」排行榜了。

反問三:人生裡最讓你懊惱、後悔的一件事是什麼?哪一件事,或者決定,你但願能重頭來起?

安德烈,你我常玩 象棋。你知道嗎,象棋裡頭我覺得最「奧秘」的遊戲規則,就是「卒」。卒子一過河,就沒有回頭的路。人生中一個決定牽動另一個決定,一個偶然注定另一個偶 然,因此偶然從來不是偶然,一條路勢必走向下一條路,回不了頭。我發現,人生中所有的決定,其實都是過了河的「卒」。

反問四:最近一次,你恨不得可以狠狠揍我一頓的,是什麼時候什麼事情?

對不起,你每一次抽煙,我都這麼想。

反問五: 你怎麼應付人們對你的期許?人們總是期待你說出來的話,寫出來的東西,一定是獨特見解。可是,也許你心裡覺得「老天爺我傻啊──我也不知道啊」或者你其實很想淘氣胡鬧一通。

基本上,我想知道:你怎麼面對人家總是期待你有思想、有智慧這個現實?

安德烈,一半的人在讚美我的同時,總 有另外一半的人在批判我。我有充分機會學習如何「寵辱不驚」。至於人們的「期待」,那是一種你自己必須學會去「抵禦」的東西,因為那個東西是最容易把你綁 死的圈套。不知道就不要說話,傻就不假裝聰明。你現在明白為何我推掉幾乎所有的演講、座談、上電視的邀請吧?我本來就沒那麼多知識和智慧可以天天去講。

反問六: 這世界你最尊敬誰?給一個沒名的,一個有名的。

沒名的,我尊敬那 些扶貧濟弱的人,我尊敬那些在實驗室裡默默工作的科學家,我尊敬那些抵抗強權堅持記載歷史的人,我尊敬那些貧病交迫仍堅定把孩子養成的人,我尊敬那些在群 眾鼓譟中仍舊維持獨立思考的人,我尊敬那些願意跟別人分享最後一根蠟燭的人,我尊敬那些在鼓勵謊言的時代裡仍然選擇誠實過日子的人,我尊敬那些有了權力卻 仍舊能跪下來親吻貧民的腳趾頭的人。。。

有名的?無法作答。從司馬遷到司賓諾沙,從蘇格拉底到甘地,從華盛頓到福澤諭吉,值得尊敬的人太多了。如果說還活著的,你知道我還是梁朝偉的粉絲呢。

反問七:如果你能搭「時間穿梭器」到另一個時間裡去,你想去哪裡?未來,還是過去?為什麼?

好,我想去「過 去」,去看孔子時期的中國,而那也正是蘇格拉底時期的歐洲。我想要知道,人在純粹的星空下是如何作出偉大的思想的?我想走遍孔子所走過的國家,去穿每一條 巷子,聽每一戶人家從廚房傳出來的語音,看每一場國君和謀士的會談;我想在蘇格拉底監獄的現場,聽他和學生及友人的對話,觀察廣場上參政者和公民的辯論, 出席每一場露天劇場的演出,看每一次犯人的行刑。我想知道,在沒有科技沒有燈光的土地上,在素樸原型的天和地之間,人,怎麼做愛、怎麼生產、怎麼辯論、怎 麼思索、怎麼超越自我、怎麼創造文明?

但是,我也想到未來,到二零三零年,那時你四十五歲,地第四十一歲。我想偷看一下,看你們是否幸福。

但是,還是不要比較好。我將──不敢看。

反問八:你恐懼什麼?

最平凡、最普通的恐懼吧?我恐懼失去所愛。你們小的時候,放學時若不準時到家,我就幻想你們是否被人綁走或者被車子撞倒。你們長大了,我害怕你們得憂鬱症或吸毒或者飛機掉下來。

我恐懼失去所能。能走路、能看花、能賞月、能飲酒、能作文、能會友、能思想、能感受、能記憶、能堅持、能分辨是非、能有所不為、能愛。每一樣都是能力,每一種能力,都是可以瞬間失去的。

顯然我恐懼失去。

而生命敗壞的過程,其實就是走向失去。於是,所謂以智慧面對敗壞,就是你面對老和死的態度了。這,是不是又回到了你的問題一?二十一歲的人,能在餐桌上和他的父母談這些嗎?

天下網路書店:親愛的安德烈

咱的老師是運將--2006年「微笑台灣319鄉」影像故事 紀實短片首獎



作者/李立邇(導演)、 羅仲希、 蕭又禎、張培倫


在清水,一位平凡的司機,在開了20餘年的車後,實現了小時候的夢想——當一位老師(但同時,也繼續當著司機)。他對台語的熱愛,來自小時的情感及傳承的 使命感。在短短5分鐘內,我們期望以樸實的手法,介紹出這位台語老師——吳永行,讓大家看到他生動的教學方式,更重要的,也要看到孩子們對其教學的反應, 希望藉此讓觀眾感受到「微笑感」,了解台語、欣賞台語之美,並努力實現夢想。

延伸閱讀:
運匠吳永行 台語名師
「紀錄」台灣之美 輔大生獲短片首獎

2007年8月9日 星期四

2007微笑台灣 海洋音樂會

各位關心319鄉活動的朋友們,
因 聖帕颱風 來襲,
原訂8/18於東北角福隆海水浴場舉行的「微笑台灣海洋音樂會」
延期至8/25〈週六〉傍晚5:30~8:00舉行。
音樂會演出節目不變,
歡迎上網查詢:http://www.319.com.tw/2007/concert/

相邀在東北角貢寮
微笑台灣 海洋音樂會




六年來,微笑台灣319鄉,號召實際行腳,深入體驗鄉鎮,
重新發現台灣的美好價值!

今年八月天下雜誌與聯盟企業及媒體夥伴,
將再度發起「微笑台灣319鄉+」活動,
發行百萬微笑護照,用微笑和善意,凝聚台灣的柔性競爭力。

8月25日我們特別在東北角福隆海岸舉辦「微笑台灣海洋音樂會」,
啟動「微笑台灣」系列活動,邀請您一起帶著微笑出發,分享感動,
在東北角的夕陽下,聆聽台灣最美麗的聲音。

活動網址:http://www.319.com.tw/2007/concert/index.jsp
地點:東北角 福隆海水浴場
   (貝悅酒店旁草地,當日下午三點後入場不收門票)
日期:8月25日(六)傍晚5:30~8:00

2007年7月31日 星期二

Panoramio - 照片與Goolge map的完美二重奏


Panoramio - Palm 的相片


今天到位在101大樓第37樓的Google台灣分公司,
跟他們談合作案,
他們跟我們介紹Google旗下新的生力軍Panoramio
這是一個完美結合 Google Maps 及 Google Earth的相片社群網站,
回來後,馬上給他來試試。
果然夠酷,在上面找到這張,
杜拜棕櫚島和帆船飯店一覽無遺,
太驚人了!!

2007年7月17日 星期二

兩則有關「虛擬永生」的青春悲喜劇


看到兩則報導,心情沈重。

十天前,新竹縣婦人湯麗玉因胃癌在家中死亡,她的先生和十九歲的女兒為她淨身後,父女同時上吊身亡,一家三口陳屍住處一個星期後,才被發現。 這起悲劇令不少人感嘆。但因為這陣子因為「窮」而一家人走上絕路的例子,屢見不鮮,相信很多人在悲嘆「天地不仁」後,隔幾天一忙,就會逐漸淡忘了這則新 聞。

但聯合報七月十六日的這則後續新聞,卻引起我探究下去的好奇:


父女自縊》聿澐遺書:不用再等我的文章

【聯合報╱記者鄭毅、張念慈、王慧瑛/新竹縣報導】

2007.07.16

竹縣婦人湯麗玉罹癌死亡,林河泉父女陪同自殺,家屬拿著死者提款卡,依遺願用於喪事。

「我因為個人因素,做了不好的示範…以後不用再等我的文章了。」和父親一起上吊的林聿澐,在遺書中寫下這段話,成為她留在世間的最後一段文字。

新竹縣婦人湯麗玉十天前因胃癌在家中死亡,她丈夫林河泉及十九歲的女兒林聿澐為她淨身後,父女同時上吊,這起悲劇令不少人流淚,尤其為正值花樣年華的林聿澐也走上絕路感到難過。

只有國中畢業的林聿澐,平日少與人互動,網路是她與外界互動唯一管道。她在PC Home online有自己的部落格「影繪的緞帶」,收錄的全是與日本有關的風俗民情,及電影和書籍介紹。雖然林聿澐只有國中畢業,但她的文筆流暢,林聿澐以「薔 薇花兒已謝了,才明白錯過了擁有…」做為部落格的開場白。

警方在林家客廳找到五封遺書,其中三封是林河泉寫給岳父、兄姊和房東的,另兩封則是林聿澐寫給姑姑林瑛和國中的余姓同學。

(中略)

林聿澐在寫給朋友的遺書中提到,「三年來,生活的荊棘刺得我遍體鱗傷,往往好不容易度過一個難關,新的難題又接踵而來」,「我僅有國中學歷…自己一無是處」,字句中流露悲觀。

林聿澐遺書中提到的余姓好友,昨天聽到噩耗泣不成聲。她說,與聿澐是國中同學,兩人都很文靜,朋友也很少。

過去每當她向聿澐抱怨不如意時,聿澐總是會安慰她「不要太在意,想開一點。」她很驚訝曾經安慰過她的林聿澐,竟會選擇自殺。

在同一天的中國時報也刊載——

僅有國中學歷的林聿澐,畢業後始終賦閒在家,她在遺書中描述自己曾經去葬儀社應徵工作,沒想到「連這種工作都得高中畢業才行!我的天!」對自己無法賺錢減輕父親負擔,感到徹底失望。

我上網google了「影繪的緞帶」這五個字,只費了0.15秒,就跑出超過十萬筆的查詢結果。再上PC Home 新聞台用同樣關鍵字查詢,發現這個部落格有216個推薦數。這兩個數字都顯示「影繪的緞帶」這個部落格獲得許多網友的青睞。再仔細看 林聿澐這個部落格,並非只是個人純粹的心情囈語或無病呻吟。而是她在欣賞藝文作品後的心得分享,內容除了顯現相當的思考深度,還誠如聯合報記者說的「文筆流暢」,遠遠超越許多大學畢業生。

這樣優秀的文藝青年,竟無緣受更進一步的教育。這樣字裡行間仍然有夢的年輕女孩,到後來竟被「窮」而隨同雙親,走上絕路。看過這個讓許多高知名度的部落格相形失色的「影繪的緞帶」,前一天中國時報的報導中的小標:「字字愚孝 陪爸媽赴黃泉」,就顯得很諷刺。窮到這樣的「萬念俱灰」,可以用「愚孝」輕輕帶過嗎?(我相信這非記者的本意,而是編輯下的小標,而編輯可能也是求快,沒有深入細想)

在文采煥發的林聿澐部落格中另一篇文章「愛的定義?」這樣寫著:

愛裡沒有忍耐,
愛便膚淺。


愛裡沒有寬容,
愛便狹窄。


愛裡沒有尊重,

愛便專制。


愛裡沒有信賴,

愛便短促。


愛裡沒有了解,

愛便痛苦。


愛裡沒有交流,

愛便死亡。

哀莫大於心死。是「貧窮」讓她不再跟這個世界交流嗎?政府一再推銷的「大溫暖」政策,及時給了這一家溫暖了嗎?想到這裡,心真是揪著痛。



擔心過世女友網誌銷毀 同志愛人爭取保留



【中央社╱台北十六日電】
2007.07.16 09:30 pm

網路世界裡,首度傳出網友爭取保留網誌遺物事件,由於過程曲折,且是同志女友爭取保留愛人的網誌遺物,因此,此一訊息在公視公民新聞網「PeoPo」十四日上傳「網路愛情故事」後,兩天內就吸引近三千人次點閱,各網站與部落格也連結刊載,在網路間引起熱烈討論。

根據「PeoPo」公民記者古志誠報導,無名小站近來大動作要求會員更換新密碼,除了會員不滿批評外,其中還有同志網友因為無名小站規定九十天期限未更新密碼將刪除資料,而擔憂過世女友bebe的部落格會被全數銷毀。

消息披露後,許多網友知道和bebe交往的女友小文費盡心思和無名小站溝通,希望能保留bebe生前申請的一個部落格,讓部落格中bebe和小文的珍貴照片、紀錄、文字能保留下來,都非常感動,並盡力協助,提供各種管道和方法。

由於無名小站的規定嚴格且須提出多項bebe或是直系親屬的證件,才能為bebe帳號和部落格辦理保留,因此,只是朋友關係的小文根本無法幫bebe辦理保留,經由網路廣泛流傳和討論,許多網友被這個「不一樣」的愛情故事打動也深受感動。

【2007/07/16 中央社】

這是另一則讓我感慨的新聞。僵化的制度,幾乎毀了一個純真的愛情故事。所幸,這個消息經披露後,在許多網友相繼伸出援手之下,小文得以在PIXNET完全 複製一個bebe的部落格,完整保留他和bebe最美好的回憶。當然,即使事後那個最近出包不斷,被大家罵臭頭的無名小站,忽然醒悟,想要為此「日行一 善」,小文也以深深的失望回應無名的「事後諸葛」。

「虛擬永生」時代來臨

英國經濟學人《Intelligent Life》總編輯范樂瑞(Nick Valery)在一場「『我與我的生活』時代來臨」的演講中,曾點出 「人生快取」現象的興起,他說:

拜新科技、新工具如照相手機、個人網誌、可錄式DVD、超大容量網路儲存空間等,「我與我的生活」世代得以用鮮明又簡單的方式,來捕捉、儲存、展示個人經驗中的各種回憶。

其實,蒐集生活的點滴──兒女的照片、年少時寫的情書、摯愛老友的遺物、旅遊紀念品等,來自於最原始的情感需求,趨勢觀察網站(Trendwatching।com)稱此現象為「人生快取」(life catching)。


人生快取現象的興起,與這幾年大行其道的個人網誌(blogging),有著密切關係。隨著數位攝影與免費網路儲存的普及,發表網路日誌變得非常容易。


事實上,不管內容是否有趣、有用,數百萬人已經習慣在網路上記錄他們的沈思、狂想、細碎的念頭,也不介意他人的窺看。就算沒人看也沒關係,最大的滿足感是在網路空間中留下印記,彷彿在追尋某一種「虛擬永生」。


林聿澐在「影繪的緞帶」部落格中,讓網友照見她的文采與詩心,她雖然隨著父母離開人世,卻以數位形式「虛擬永生」於網路上,讓網友得以繼續窺看她的文藝心 靈。至於,是不是真的能「永生」,就看PC Home online的一念之仁了。只是看到PC Home online 新聞台 logo旁的「未轉帳號的台長,請於7/18前轉換」的link,我的心又一陣抽痛,林聿澐生前轉換帳號了嗎?沒轉換會怎樣?部落格會消失嗎?

bebe在摯友小文的努力下,也在PIXNET得以「虛擬永生」,完整保存兩人感情上的「秘密花園」。小文會是一個最稱職的園丁吧,我想。無名呢?那幾個 創辦的年輕人們,雖然成了某些人吹捧的「網路創業典範」,發了大財。卻沒想到,「為富不仁」的印記也可能會悄悄跟著他們一輩子。君不見,大家一起在網路上罵「無名」,已成了一門顯學,這也算是某一種形式的「虛擬永生」吧!

2007年7月15日 星期日

另類「交響情人夢」
——從「土耳其進行曲」看見王羽佳的驚人能量

得得的媽媽告訴我,幼稚園的老師非常訝異地說:得得居然分得清李雲迪和周杰倫的不同——得得說李雲迪是鋼琴家,周杰倫是流行歌手!!
對於四歲半的得得是否真的分得那麼清楚,我懷疑,但顯然她把我跟她說的話「記在心裡」。她喜歡看我在youtube上找到的李雲迪和周杰倫四手聯彈莫札特的「土耳其進行曲」
於是,前幾天我在youtube搜尋,想多找一點「土耳其進行曲」不同人的彈奏版本,無意中,看到了一個穿綠衣服的年輕小姐,在彈奏所迸現的驚人能量,令人嘖嘖稱奇。用email請教海豚飛,她說這叫「炫技」,她也是第一次看到。


好似日劇「交響情人夢」野田妹彈琴的凌人氣勢,這個穿綠衣服的「野田妹」是誰?多google了一下,原來,她是今年才20歲,大陸新近崛起的鋼琴天才——王羽佳。
以下是我找到的相關報導。原來,她在前一陣子在廣州剛開過一場「跟著音樂去旅行」的交響音樂會。呵呵,會不會是跟我最近在弄319有關,我怎麼覺得這個音樂會的名稱很319??

鋼琴寶貝王羽佳

華盛頓哥倫比亞藝術家演出管理公司的副總裁馬克-阿爾伯特先生在聽過王羽佳的演奏後對其讚不絕口,這位曾經參與安排多場世界頂尖水準藝術家演出的美國人評價說,“王羽佳有一天將會成為第二個李雲迪,她將會讓更多的人吃驚。”這評價也許並不是名過其實,因為,這位鋼琴寶貝確實以她甜美的笑容和精湛的演奏,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瞭解她,從而喜愛上她……。

晨興音樂橋中的小天才——”我的手沒傷”

1987年出生於中國北京的王羽佳,自六歲起學習鋼琴。早期已在中國、澳大利亞和德國公開演出。在德國,她出色地演繹了李斯特的音樂會練習曲《La Leggierezza》,獲得公眾的關注與喝彩。隨後,她在北京中央音樂學院繼續學業,師從淩遠教授和周廣仁教授。

而真正令王羽佳鋒芒畢露、脫穎而出的時候是在“晨興音樂橋”活動中。音樂橋是一項音樂交流活動,由加拿大卡爾加里市的皇家山音樂學院主辦。每年,從中國和加拿大12-18歲的音樂學生中篩選出的少年天才,和從世界各地請來的音樂大師一起,共度一個聆聽、切磋、表演、交流的暑期音樂工作營。上音樂橋的學生都是各個年齡段裏出類拔萃的演奏者。當時的王羽佳瘦瘦小小,從波蘭請來的著名鋼琴大師JOZEFSTOMPEL給她授課,忍不住握著她的手說:“你這麼瘦,練琴會不會忘記吃東西?”王羽佳回答:“小時候會。”大師笑:“你才12歲,小時候是幾歲?”

中國學生的練琴生涯,很多從三四歲就開始了,從琴凳抱上抱下。王羽佳一曲蕭邦奏罷,沒有人認為是出自一個12歲的孩子之手。在音樂橋,大人們私下都稱她為“小天才”。“小天才”在自行車郊遊中意外栽下來,磕掉一顆門牙。在急救站,神智還未恢復,手指已經下意識地彈動。送她就醫的人說“我的手沒傷”是這個12歲的女孩昏迷中說的第一句話,雖然事後她一點都記不得了。

“她比國際級女小提琴手Vannesa Mae(陳美)感情更豐富,聽她演奏時真有種懾人的魅力,但私底下她只不過是個冒失、天真的女孩子,沒想到手指接觸鋼琴鍵便如有神助。這是“晨興音樂橋”的創辦人給這位來自中國的鋼琴天才王羽佳的由衷評價。

“小荷才露尖尖角”,王羽佳少年時即已多次在重要賽事中獲獎:包括華普杯全國少兒鋼琴比賽第一名、中法“咪哆”鋼琴比賽第一名、“星海杯”鋼琴大賽第一名、西班牙國際鋼琴大賽第一名以及德國Eglington國際鋼琴大賽第三名。 2001年,她獲德國第二屆“塞勒國際鋼琴比賽”少年組第一名,同年獲日本仙台國際音樂大賽第三名及評審團特別獎。

走向國際舞臺——“日益成熟的鋼琴明星”

在連續參加了三屆卡爾加里皇家山學院舉行的晨興音樂橋夏季計畫後。在2001年和2002年,王羽佳在皇家山學院音樂系學習,師隨陳宏寬和Tema Blackstone先生。2001年,她贏得美國阿斯本音樂節協奏曲組首獎。在2002年和2003年夏季,王羽佳在該音樂節中擔任著名鋼琴家約翰·佩里先生的助教。

2005年及2006年,王羽佳受邀參加聖達菲室內樂音樂節。2005-2006樂季,王羽佳代替鋼琴家魯普與祖克曼指揮的渥太華國家藝術中心樂團合作,演出貝多芬第四鋼琴協奏曲。演出後,她立即受邀於2005年6月合作演出蕭邦第一鋼琴協奏曲。同年,王羽佳還與斯特恩合作,分別與IRIS室內樂團、堪薩斯州州立交響樂團以及日本名古屋愛樂樂團同台演出。她也曾與三藩市交響樂團合作,在迎春音樂會上獻技,以慶祝中國的農曆新年。

2006-2007樂季,王羽佳有眾多重要演出,包括和紐約愛樂樂團、休斯頓交響樂團、芝加哥交響樂團、三藩市交響樂團、日本NHK交響樂團的合作。王羽佳於2006年7月第一次與紐約愛樂交響樂團合作參加凡爾音樂節的演出,同年再度與該團合作,在東京進行演出。演奏曲目是李斯特第一鋼琴協奏曲。9 月,她與斯特恩指揮下的三藩市交響樂團合作,演出拉威爾G大調鋼琴協奏曲。07年4月,她將再度與該團合作,在迪圖瓦的指揮下合作演出貝多芬第二鋼琴協奏曲。王羽佳還將與迪圖瓦指揮的芝加哥和日本NHK交響樂團合作,演出普洛克菲耶夫的第二鋼琴協奏曲。

在即將到來的樂季,王羽佳將和特米爾卡諾夫(Yuri Temirkanov)指揮的聖彼德堡愛樂樂團到荷蘭進行巡演,曲目為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其後將回到中國,與中國愛樂樂團和廣州交響樂團進行合作。在秋季,她將進行德國的首次巡演。

而在過去的四年裏,王羽佳就讀於費城柯帝士音樂學院,師從郎朗的恩師加里格拉夫曼(Gary Graffman)格拉夫曼。外界一致看好並期待她破繭成為“女版郎朗”。

5月6日,我們期待著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鋼琴演奏家,與廣交共同詮釋對演奏者的鋼琴功底有著較高要求的李斯特第一鋼琴協奏曲,為我們展示她的甜美笑容和精彩演繹!

附音樂會詳情:

廣州交響樂團2006-2007音樂季

“跟著音樂去旅行”交響音樂會

主辦:廣州交響樂團、廣東省星海音樂廳

鋼琴:王羽佳

指揮:咸信益

演奏:廣州交響樂團

曲目:

科達伊 加蘭塔舞曲

李斯特 降E大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德彪西 大海

雷斯皮基 羅馬松樹

時間:2007年5月6日(星期日)晚8:00

地點:星海音樂廳交響樂廳

票價:150/120/100/80/60(限量學生票半價)

註:「鋼琴寶貝王羽佳」一文原始出處:http://www.concerthall.com.cn/page.php?id=1840

2007年5月2日 星期三

幫地球一個忙,缺你不可!!


「全球暖化」是人類有史以來所面臨最大的災難,這場「人禍」引發的「天災」,與每個人都切身相關。有什麼「抗暖」行動,是你我都可以做得到的?

為了響應 422 的「世界地球日」,並針對「全球暖化」這個迫切危機盡一點心力,「微笑台灣319」網站這一次以更廣闊的視野,推出「 Cool地球之連環36」,網友可一邊闖關解謎,認識每個人都隨手可做、為地球「降溫減廢」的36個小技巧,一邊體驗36個台灣網路上的「角落之美」,更能A大獎,可謂「一舉36得」。

為地球「降溫減廢」的36計,以及如繁花盛開般精彩有趣的36個部落格,正等待著您。帶著微笑,幫地球一個忙,讓我們出發吧!

(每闖六關,就可累計抽獎機會一次。活動期間:4/185/31

PS.我想,我是一個很不及格的部落客,自家的活動上了那麼久,現在才把訊息post上來……。這段期間,常常到那36個部落格巡來巡去,等到想到要update自己的部落格時,就很提不起勁。這不知道算不算是一種網路時代「公而忘私,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精神呢?(其實是因為「懶」,但能找到這種冠冕堂皇的藉口,還挺令人沾沾自喜的……。)

2007年3月26日 星期一

給網路18羅漢的一封信:人散曲不終

「人散曲不終」,這一波活動雖然就要結束了,但餘韻仍可繚繞悠揚……


Dear 18羅漢:大家好。

時間過得真快,時間已接近三月底,
持續了約一個半月的「一隻滑鼠遊全台 網路18羅漢闖通關」活動已悄然接近尾聲。

從活動籌備期間發生的小小溝通不良、除夕前的密集測試、
大家精心製作活動專屬網頁以及過關提示,
到與闖關網友們的耐心互動,
多虧大家的通力合作,
讓這個創新形式的活動得以劃下完美的句點(如果未來幾天沒有什麼大意外的話),
到今天闖關人數已將近2500人。

「人散曲不終」,
這一波活動雖然就要結束了,
但餘韻仍可繚繞悠揚,
以作為下一波活動的序曲。

鑑於這種活動形式的高度互動有趣,
接下來,我們仍想讓這種互動趣味得以發揚光大。
為了呼應四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
下一波的活動主旨將緊扣「面對全球暖化,個人可以做什麼」這個環保議題,
暫名:清涼台灣之連環36計(例如:吸油記、苦肉計、走為上等等),
活動預定在四月16日中午12點推出。

所以,除了原來的18羅漢,我們還會再找18位高人氣的部落客一起串連。
無論您願不願意成為「清涼台灣之連環36計」的守關羅漢,
請回信告知您的意願和建議,
您也可以推薦可能有意願擔任守關羅漢的部落客。

本週五,我們將會有一個關於新活動的預告貼紙,
如果您願意擔任新活動的守關羅漢,
那麼請將在邊欄上的貼紙更換成為新的活動預告,
這個活動預告貼紙到時也會變成網友闖關時必須面對的題目和選項。

原來的活動貼紙,屆時我們也將附加活動已結束的訊息,
但考慮這些題目還是有教育意義,
所以活動頁面不會撤掉,
只是之後加入闖關行列的網友便無法參加抽獎。

不知大夥意下如何?
如果有任何建議,
mail給我,
或到寒格bin375.blogspot.com留話或討論(跟大家的部落格相比,我的算是寒酸得很)。
若蒙不棄,也請大家將寒格加入各位部落格的友好連結中。

以上,再一次感謝大家。

伯爵茶

2007年3月14日 星期三

古有300壯士 今有18羅漢



古有300壯士 今有18羅漢
輸人不輸陣 一隻滑鼠闖關去

相對於全美票房冠軍「300壯士」的悲壯鎮守溫泉關
「網路18羅漢闖通關」活動中
守關的18羅漢則是說拉彈唱
無所不用奇招地捍衛這18道關卡


【美聯社洛杉磯十一日電】
根據斯巴達戰爭老片新拍的「300壯士 斯巴達的逆襲」(300),周末首映締造佳績,以七千萬元賣座,勇奪北美票房冠軍,成為一大轟動。

「300壯士」描述著名的溫泉關戰役(Battle of Thermopylae)。波斯國王瑟西斯率領大軍進攻希臘,很快地擊潰希臘聯軍,斯巴達國王在腹背受敵情況下,率領三百名斯巴達武士死守,力抗波斯大軍。三百名斯巴達武士最終全數陣亡,但也讓波斯軍戰死兩萬,付出慘烈代價。

「300壯士」的票房號召力驚人,周末觀眾人數超過其他前十名電影觀眾總和。如果估計的賣座不變,當12日公布最後數字時,該片將打破歷年三月首映最佳電影的紀錄,勝過去年動畫片「冰原歷險記2」(Ice Age:The Meltdown)的6800萬元。

************************************************

用一隻滑鼠,也能遊遍全台,你相信嗎?你嘗試過嗎?如果還沒,請來親自體驗看看。

相對於「三百壯士」的悲壯鎮守溫泉關,天下雜誌「微笑台灣 319鄉」網站的「一隻滑鼠遊全台 網路18羅漢闖通關」活動,守關的18羅漢則是說拉彈唱、無所不用奇招地捍衛這18道關卡。

在除夕中午12點整所推出的「一隻滑鼠遊全台 網路18羅漢闖通關」活動,藉由創新的虛實相映形式,讓網友欣賞台灣實體和網路世界的「角落之美」。起跑半個多月來,已經有超過1500人加入闖關行列,1300人成功通過18位部落格「守關羅漢」的試煉。

鎮守這18個關卡的守關羅漢們,個個都身懷絕技,都是台灣網路界重量級的部落客。有大隱於台東的後山生活達人艾瑪;深耕彰化,身兼麵包師傅與古厝癡的阿達碼;倡導Travel 2.0的部落客先驅查理王工頭堅;搞笑與Kuso功力已臻化境,不費吹灰之力就讓你笑到得內傷的「超級塞亞魔砲少女」凱洛;熱中旅遊、美食的鋼琴老師海豚飛……。

為了讓網友能「無壓力」順利過關,這些守關羅漢們都會親切友善地招待網友,大家可以跟他們聊天互動,分享他們的喜怒哀樂。守關羅漢們也會競相迭出奇招,強力放送通關提示,增添過關的趣味。因此,這個活動堪稱是最具人性、最具互動性的遊戲。這18道簡單有趣的題目更不乏「送分題」,非常適合親子同遊。

看過「300壯士 斯巴達的逆襲」,還沒從血肉橫飛的驚駭中回過神的網友,請讓「網路18羅漢」好好招待你,保證有收驚的效果。

沒看過「300壯士 斯巴達的逆襲」的網友,也請先來會會這「網路18羅漢」,見識他們不用血流成河,也能談笑把關的驚人本事。

「一隻滑鼠遊全台 網路18羅漢闖通關」這個活動將持續到3月底。還沒體驗過的網友,要加快手腳囉!

2007年3月12日 星期一

躺在手術台上你不願意聽到的話



躺在手術台上你不願意聽到的話

◆你們誰有眼鏡?我的忘家裡了。

◆請把我的咖啡放在那邊,謝謝。

◆我跟你們打賭,這種手術我用左手就能做。

◆大家聽著,雖然這是我的第一個手術,但我有言在先,我不喜歡別人在我做手術時指手畫腳!

◆這破手術燈該換了,閃得我眼睛發花。

◆昨晚去看《蒙面俠》了嗎?太精彩了!那個喜歡在對手衣服上劃“Z”字的傢伙,我真服了他。

◆不是已經切除了嗎?左邊這個呀,你早說啊!

◆知道嗎?這是我今天的最後一個手術啦!晚上我有約會,是個挺野蠻的小妞兒!

◆噢!我的隱形眼鏡掉進去了。

◆該死!流到我腳上來了,快幫我擦擦。

◆來,我給你們看個好玩的。

◆讓我想想,下一步應該是切左邊還是切右邊……

◆去查查這個人有沒有買醫療保險。

◆你確信嗎?哦,那這麽說,這位林先生和那位要做變性手術的林先生不是同一個人嘍?





ucareicare新醫病運動 開跑!
劉梓潔(本報記者)  (20070311)

醫療疑惑,是現代人共有的經驗,《第二意見》(天下文化)、《時間等候區》(心靈工坊)等探討醫病關係的書籍,皆引起許多讀者共鳴。大塊文化公司董事長郝明義去年底出版《那一百零八天》(網路與書),以病人家屬的身份,平實紀錄太太生病就醫的過程。在與不知名的病症奮鬥過程中,郝明義深刻思考台灣的醫療體制與醫病關係,並決定將閱讀化為行動,呼籲民眾真正關心自己的身體,維護醫療權益,發起「ucareicare」醫療公益行動,籌備數月,將從3月14日正式展開。

第一波活動是發售幾米設計的「ucareicare」胸章,一枚售價10塊錢,供民眾在求診時配戴,並使用「ucareicare求診十問」,勇敢與醫生溝通。求診十問包括:1.請問這可能是什麼病症?2.目前的狀況看來如何?症狀算嚴重嗎?3.您覺得引起這種症狀的原因是什麼?4.上述的原因為什麼會發生?5.所以您判斷是…?6.您認為會不會有其他的可能性?7.您的治療方向是什麼?我們需要注意什麼? 8.用藥之後會有什麼反應?9.我個人還有…等等體質情況,會影響治療嗎?10.可能有哪些突發狀況?如果有我應該怎麼做?

目前胸章已在博客來、誠品、金石堂等書店,以書盒方式發售,書盒中有《那一百零八天》、「ucareicare」胸章及DM,所有版稅都捐給此項行動。

「ucareicare」的行動名稱由「你的醫療我很在意」,改為「讓好病人遇上好醫生」,網站將於3月14日開張,作為病人交流、諮詢就診經驗的平台。

引自:中時電子報20070310開卷版

**********************************************************************
雖然讀過「那一百零八天」,也和郝明義先生有過一面之緣(他還曾借我的iPod去試聽),但看到這則新聞,還是不由得讓我想起以前我在上海工作時,我的大陸同事傳給我的一篇文章「躺在手術台上你不願意聽到的話」。

把這篇短文擺上部落格來,奇文共欣賞,但希望你和你的親朋好友,都不會在手術台上聽到這樣的話。

2007年3月10日 星期六

當中國古陶笛遇上西洋鐵達尼



一篇寫於數年前的文章,本來po在「陶韻山莊」,不過現在只剩下標題還搜尋得到。幾年前,根本沒聽過「部落格」這個字眼,現在就把這篇文章貼到我的部落格中,配上音樂,大家將就看一下吧。


Myspace Mp3 Player, MySpace MP3 Players, Flash MP3 Players


**********************************************************

自小以來學過的樂器不算多也不算少,電子琴、吉他、長笛……,甚至曾濫竽充數地混在學校的管樂隊中出賽而得到全省管樂比賽團體組第一名,但這些都是塵封已久的往事了。日子過我,我過日子,昔日對於音樂的熱情也隨著年齡的增長、工作的繁忙而消退,只剩下偶而上街買幾張CD聊以解憂(當然還包括不時上網抓抓MP3)。

不過在偶然的一個機會中,在報紙上看到關於游學志老師的報導,又為我在已年屆四十不惑的時候,打開了一道音樂之窗。當興沖沖地帶著就讀小學三年級的姪女到敦南誠品參加游學志先生的陶笛體驗營時,我立刻愛上了這個輕盈小巧、可以一手掌握得住的樂器。回到家後,才發現原來家中已經有兩個陶笛,但就如游老師說的,陶笛長久以來都被視為玩具,所以先前的那兩個陶笛一個音色不準,另一個根本只能發出嗚嗚的單調聲音,無法吹奏。

基於對於這種樂器的好奇,剛開始每天練個二十分鐘(我當年五個月大的女兒變成我的「忠實聽眾」,哈哈,其實是強迫她聽),當陶笛體驗營發的樂譜漸漸無法滿足我的需求時,也就上網展開我的陶笛網路之旅,乖乖不得了,這又打開了另一個美妙的世界。

除了陶笛知音、陶韻山莊這幾個台灣較知名的同好網站,我也發現了一些國外陶笛的相關網站,以下我就選幾個較少為國人提及的網站簡單介紹一下:

1. http://www.tingstadrumbel.com/
陶笛其實只是個泛稱,其材質相當多樣化,木製陶笛其實也是陶笛家族中很具特色一員,為了不被「陶」這個字侷限,我以下就直接以英文ocarina來代替。
這是一個介紹一對演奏家夫妻的官方網站,先生的專長是吉他,妻子則是專長於雙簧管、英國管,以及木製ocarina,他們同時也是2002年第45屆葛萊美獎新世紀音樂類的得主。這個網站除了在Audio Clips中有他們歷年來錄製的CD每一首曲的精采片段(占一首曲子的1/2-2/3),甚至在Video Clips中更有一段如詩如畫的MTV,可欣賞到他們精湛的技藝(拜偉大的Youtube之賜,本來在他們網站上消失的畫面,現在在Youtube上也看得到。)

在這一段演奏當中,Nancy Rumbel換了雙簧管以及木製的double ocarina兩樣樂器,無論是哪一種樂器,你都可以欣賞到她那種怡然自得的演奏風采以及美妙樂音。由於高超的演奏技巧,你可以發現:構造簡單的木製ocarina竟然可以和結構複雜精巧的雙簧管分庭抗禮、各擅勝場,讓樂曲分別表現出巧囀與優雅的空靈音色。

2. http://www.huain.com/
這個網站的中文名稱叫做”中國民族音樂在線”,到這個網站上來,當然你要能看得到簡體字,請調整你的電腦設定,否則就不能參加挖寶的行列。為什麼我要介紹這個網站呢?

就如同許多文獻所記載,陶笛其實是一種世界性的樂器,很難說是哪一個民族所發明的,起先也不見得是用來作樂器,而是用在狩獵中模仿動物的叫聲之用。中國古代也有陶笛這種樂器,正式的名稱叫做「壎」或是「塤」(就是最上面音樂播放器旁邊兩顆長得圓圓的東東),在浙江河姆渡遺址發現只有一個吹孔,距今已七千年左右,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實物。

在這個網站中你可以找到由中國的「排蕭王子」,號稱「無孔不入」、精通多種笛、蕭、塤、口笛、巴烏、葫蘆絲、排蕭等各式木管類樂器吹奏的杜聰(在不同的專輯上又就杜衝或杜沖),所吹奏的塤樂專輯。除了一些古曲,或者是新編的國樂之外,杜聰的其中一張專輯就是把現代的音樂改編,用塤去吹奏。在杜聰高妙的運氣與指法演奏下,塤所呈現的音色就宛如蘇東坡前赤壁賦中形容洞簫的「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由此,即使不見現場演奏,我們也可知道中國陶笛的塤與西洋的ocarina在音色上有極大的差異,一個是音色幽怨,一個則是宛如鳥鳴。

這樣的樂器用在現代的樂曲上,自然就產生出很不一樣的趣味。在這張專輯中所選的離家五百哩、電影鐵達尼號的主題曲”MY HEART WILL GO ON”,「塤」剛好恰如其分地把整首曲子帶往更哀傷的氛圍,但是用在美國鄉村音樂名曲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時,一首輕快的曲子頓時又呈現出「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效果出來(你能想像用歌仔戲的哭調唱這首歌嗎?)。效果如何,當然是見仁見智,不過的確是很好玩、很大膽創新的嘗試,仍然是值得鼓勵的。

這個網站上所蒐集的樂曲,可以在線上收聽,也可以下載下來,只要不是用在商業用途。當然,前提是你要能看得到簡體中文,也能打出簡體中文來搜尋。前者可在browser中的檢視/編碼作調整,後者可以先在word中打繁體字後,再來轉換成簡體字,再貼到網站上的搜尋器即可。

PS।再聽一首杜聰用洞蕭吹奏的「濛濛細雨憶當年」(請選音樂播放器第四首),不知怎地,這首歌我總覺得有濃濃的「台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