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7日 星期二

傾聽!心靈的力量正在滋長

42-15743106

伯爵茶代同事資深出版人蕭錦綿貼此文

分享我所讀到的<滴水禪> 蕭錦綿 2007/ 10/16

我們的心是有彈性的

永遠能夠重建被破壞的

已經兩個月了,我每天在梅博士的<滴水禪簫聲>中醒來。

長久以來,試著探索身心的合一性,碰到靈性的那一堂課,始終沒有真正的下手處。有些個人體驗,只能跟親密的朋友分享,轉述給外人聽,總像是天方夜談。

直到參加琉璃光去年十一月超時空康復之旅的健康營,遇見梅博士,靈性那一堂課的下手處,才終於有了眉目。

我用「悸動」來說明那種心室被重新開啟的覺受,一種心靈力量滋長的喜悅。

這幾年,因為雷博士的用心發現和耕耘,在身心靈的田地上,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尤其是邱的熱情,更進一步把這份珍貴的收穫,感染給許許多多有緣有份的人。

因緣際會,我有幸參與了這一次的健康營。在上課中,當梅博士開始吹簫的時候, 我心裡同時升起一個願望,希望為他編一本書,中英對照,讓更多人可以不拘形式的體會生命的實相--透過梅博士的分享,不管在世界的哪一個角落,凡接觸到這本書的人,都可以跟自己跟家人跟朋友,相互提醒,隨時隨地點點滴滴灌溉自己的靈性,找到回家的路。

在我三十五年的編寫經驗裡,<滴水禪>是最誠懇的一本書。

一如它的書名,這本書並不是寫出來的--梅博士並沒有計劃要寫一本書,認真要在這個有限時空裡,寫一本「超時空」的書,真不知要花去多少年歲。

嚴格的說,這本書也不是編出來的--內容來自幾次課程和演講的匯輯,透過潘定凱的快手翻譯,謝美芳、邱麗惠從頭到尾的反覆討論,甚至李南的設計、張皓然的局部參與,都是它的成熟因緣之一。

最主要,<滴水禪>是真正來自虛空的呼喚,點點滴滴、水到渠成,「自然流露」出來的;可以說,在超時空的康復之旅中,因為一種共同的、相約而來的祈願, 共同參與的人,過程中各自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復三眛」,中英對照的<滴水禪>於焉展現,是一份來自一般時空之外的珍貴禮物。

image

每一天 我們都吃 都睡 有人運動 有人練習吐納

但我們花了多少時間去滋養我們的靈性

活在當下,我們每一天都在心裡說跟自己說上千萬遍,彷彿口頭禪。

但什麼是當下?如何活在當下?

進一步深究,我們發現自己一無所知,仔細分析所謂「當下」,方向更是一無所指--是現在嗎?是這一分這一秒嗎?是更不可算計的一剎那嗎?

找不到當下,如何活在當下?古往今來,有關時間的困惑,「當下」的難題,引起多少科學與哲學的思辯;馬修李卡德在<僧侶與哲學家>一書中提到:時間和變化有關。過去一剎那死了, 過去了,未來一剎那尚未誕生,而在當下的一剎那中,時間的進行方向更是無從察覺。

唐末永明壽禪師說:「相待一門,盡破諸法。」法界一切現象,相待而有,一旦現象缺席,時間也跟著退位,現象之外,時間不會單獨存在。

當我們不斷探索時間內涵的同時,我們無可避免的將碰觸到許多本質的問題--生命是什麼?身心靈如何作用?如何安住?如何康復?為什麼「凡身夢宅,病唯去惑」?如何去惑?當下和放下,為什麼那麼難?

梅博士以自己的經驗,簡單回答,所謂「活在當下」,就是善用小時間,隨時回歸自己的內心深處,點滴禪修,展現真我。他說:

大多數的靈修功課,其實都是要破除舊習氣

一旦我們破除這些習氣,真我就能自在展現

image

生命緣起,本來「由業生識,因識發根」,才開始這一期一會的生命。

但一個人出生之後,色、受、想、行、識,五蘊相續作用的結果,「因識發根」的力量一直在縮小,隨著時空流轉,成長後的多數人無不「顛倒夢想」,反過來變成「因根發識」--從既有的、看得見的來定義世界與生命,產生定見、習氣,「從識造業」,流轉不息,變成身心靈的種種障礙,這也就是每一個生命普遍都被困住的根本原因,彷彿生存在一個看不見的枷鎖、牢獄當中。

梅博士用自己深刻的生命歷程,教導一種簡單的儀軌,罩住每一個人「回家的方向」--回歸真我。

所謂超時空的康復之旅,梅博士示範了如何用『意識』來調整『根、塵』。他在全身四十多處骨折、身根的「殘破剝落」中,因為傑克老師的教導,重新把自己「拼圖」回來,如實展現了「消業淨識」、「淨識轉根」的自我康復過程,重新找回了原本的、「 因識發根」 的力量。

記得多年前,跟著好友俐莉,一起在紐西蘭科羅拉多半島森林裡練習禪坐,幾次夜半起來,不斷自我追問--如何「轉識成智」?

天亮了,還迫不及待的去請教玄智老法師。

一團疑球,跟著生命擺盪流轉,一十八年來,找不到轉變的缺口。

一直要到深刻體會<滴水禪>的教導,心中疑團,逐漸像轉弱的颱風眼一樣,團塊消散,如棉絮飛離、也像星雲流逝,「識可轉」,如宇宙中的消散結構,放下即轉,了無蹤影。

隔著一十八年的時空歲月,我回頭拍拍肩膀,告訴那個困坐疑團的自己:

是的,讀了<滴水禪>,確有心光照亮前程。

image

從前學數學 遇到自由落體

演算之餘 總覺得自由落體一點都不自由

不能改變方向 何來自由

過了四十歲,發現人的生命情境也像自由落體,只有不由自主的往下「落」,沒有自由可言。生命真正的自由自在,應該在一般的時空境界之外。

時下有許多找不到工作的年輕人,叫做「待業青年」;但舉目四望、時下更多的--難道不是找不到「回家之路」的「帶業中年」?

我們總是帶著比我們想像的更多更重的包袱,在生命的原野上,東奔西走,不知回頭。試想:我們有多少失望、多少憤怒?多少放棄、多少關閉?多少慾望、多少不滿足?多少恐懼、多少退縮?多少怪罪、多少批判?

<唯識論>裡的「根」「塵」「識」、<百法明門>裡色法、心法、心不相應行法、無為法、及心所有法的「煩惱」「隨煩惱」,我們都有份,無一倖免。

古今多少寺院,山門頭上多少「回頭是岸」的警語--但夢中人還在茫忙趕路,勇往直前。 經書上分明教人,「除垢去習莫自欺」--但如何除?如何去?

看到梅博士對生命供桌的譬喻和供養的真義,才知道「放下」原來是不斷去啟動一整個內省的過程,他說:

把生命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當成供品供給靈性的供桌

常自問,生命中的每一刻,我將什麼供在供桌上了?

image

簡單的儀軌,修正改變我們的習氣、定見,啟發我們的覺性、靈性以及隱藏著的本來的能力,藉著情境的點滴改變、放下,「傾聽寧靜、回歸真我」,累積久了,就可以進入更深層的定境,發起更深層的智慧。

開發個人本來具足的能力,所謂「轉識」,我們無能也不是去改變能量或能量場,我們所能轉的是「能量場中的信息」--這信息,只有深層的寧靜聽得到;這信息,傳達了我們的生命力,也是這個信息,啟動了我們自我康復的本能,同時可以喚醒自己或他人內在的生命力,用梅博士的語言,應該是「跟大海連結的能力」。

這本書更獨到的是中英對照--透過梅博士深入淺出的「白話」英文,對於在全球化衝擊下的兩代人,以及兩種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溝通深邃的心靈脈動,開始有了共同的語言。

image

這一年來,我們跟朋友的談話,常常從「問大海」開始,也幾乎都在「問大海」中結束,有一種最沒有牽掛的自在--像雷久南博士在序言裡所說的,梅博士所覺悟的智慧,「如果採用,可以協助每一個人找回真我」。

認識梅博士,才知道一個心靈真正自由、身心真正柔軟的人,生命力可以伸展的無限可能。他的經驗跟他所覺悟到的智慧,在<滴水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故事裡,自在流露。

面對身心分開演化的現代人,<滴水禪>是智者的叮嚀,也是現代人靈性的點滴灌溉詩篇。